11-13三章为本书的第三卷。按圣史一贯的作风,本卷亦分为二:11、12两章叙述吾主的事迹;13记述耶稣所讲的道理。只着重纪事而不着重编年的马太,在本卷中,把一切有关弥赛亚神国和这神国奥义的资料,不管时间与空间有无距离,都搜集在一起,使读者更容易对弥赛亚神国有所认识。

本章1节是马太福音所惯用的一种承上启下的句法:上半节是记耶稣的长篇言论后所用的结束语(参看7:28;13:53;19:1;26:1),下半节是开始一段新的记述。按此处所记,是耶稣打发使徒出外传教以后,自己也出外宣讲施教的事。“往各城去传道教训人一语,是泛指犹太人的城邑和村庄,即加利利和其附近地区。

天国确是一个神秘的国,连约翰对耶稣建国的态度也不甚了解。约翰虽在狱中,但希律对他还存着一点敬畏之心(马可福音6:20、26),所以也很优待他,准许他的门徒不时来探望他。这些来探望他的门徒,固然时常向自己的师傅报告耶稣以慈心所显的圣迹,但是约翰从来没有听过耶稣宣布自己是弥赛亚;反之,耶稣还严厉斥责公然宣布他这个名衔的人们,并禁止受恩的人去张扬他们所受的恩惠。像这样的作风,如何能与他先前有关弥赛亚来时具有尊严权能的言论相合(3:11、12)?约翰对这态度颇为不解,于是便差遣自己的门徒去访问耶稣。

2节“约翰在监里听见基督所作的事”一句,说出了约翰被囚在监中已有了相当的时期,这正与马太福音4:12所记约翰就捕之事相配合。但马太福音在此并未提出约翰被囚的原因,在14:3-12记述约翰殉道时才加以说明。“打发两个门徒”,马太在此处并未说出约翰派遣了几位门徒,但由路加福音7:18我们知道,他曾派了两位。3节“那将要来的”,即指弥赛亚:这可由耶稣同时的犹太文士对诗篇40:8;118:26的讲解可以证明。

耶稣的回答出乎约翰的意料,耶稣不说“不是”,因为那不能够;但也没有清楚答复约翰所期待的那个“是”字,只拿事实来表现他是否是“那将要来的”。按路加福音7:21、22的记载:约翰的门徒来访耶稣时,耶稣正治好了许多患病有疾苦的并被鬼附着的人,又使许多瞎子看见。他便答复他们说:“你们去,把所听见、所看见的事告诉约翰。就是瞎子看见,瘸子行走,长大麻风的洁净,聋子听见,死人复活,穷人有福音传给他们。”按这些神迹都是从前先知预言弥赛亚来临时要行的(见以赛亚书26:19;29:18;35:5;61:1)。耶稣既然在事实上实现了先知们论弥赛亚所讲的预言,那么,耶稣对约翰的答复,虽未明言,然较诸明言更为有力。

“凡不因我跌倒的就有福了。”按“跌倒”一词,是由希腊文 动词“σκανδαλζω”直译的。这动词是由名词“σκανδαλον”而来的,原义是指路上的绊脚石,以后引申为人对某人、某地、某事,心中见怪,而引起反感,甚或陷于罪过,犹如在行路时碰到绊脚石,跌倒一样。如今耶稣在这里说:“凡不因我跌倒的就有福了。”即是说:凡不以我为绊脚石的(16:23),或者:我为某人不是一块绊脚石,就是他不为了我而受到灵魂损害的,是有福的。耶稣所说的这句话,是有超空间超时间的普遍性的,不是向约翰发的,而是向万世万国世世代代的人说的。犹太人以耶稣为绊脚石,因为他们见耶稣的行止与他们所梦想的弥赛亚完全不合;外邦人以耶稣为绊脚石,因为他们不了解上帝即是爱(歌林多前书1:22-23)。我们前面已经说过:耶稣说这话并不是向约翰说的;那么我们要问:约翰为什么差遣自己的徒弟去访问耶稣?对这问题,学者们的意见莫衷一是。今就主要的意见可分为三派:

  1. 约翰之所以遣徒访问耶稣,是因为约翰对耶稣的信心有所动摇。对这一个答案的讲解,又分为两派:唯理派学者主张约翰之派人访问耶稣,是由于约翰不知耶稣是否是弥赛亚。有些解经学者则认为约翰知道耶稣是弥赛亚,不过只是在信心上受到了一次严重的考验,犹如人在圣德道路上,难免没有“黑暗之夜”(Nox obscura)的时候。当时约翰身在狱中,见自己当先锋的竟被囚在狱中,而骄傲蛮横的人却踌躇满志,是以对耶稣是否有意建立天国的信念起了动摇,因而 便派遣自己的门徒去访问耶稣。对这一讲解,就大公教会教义方面来讲,固然无可厚非,但与圣经经文却不相符。因为圣经明说:约翰派人访问耶稣的话是:“那将要来的是你吗?还是我们等候别人呢?”并不是:“你是否有意要建立天国?”或者“你何时建立天国?”至于唯理派学者的讲解,则更与圣经他处的记载不符,因按约翰福音1:15、27、29;马太福音3:11、15等处的记载,明言施洗约翰早已知道耶稣即是弥赛亚——那位要来的救世者。是以教父们(德土良除外)都不以此说为是。
  2. 约翰之所以派人访问耶稣是为自己的门徒着想。约翰被囚在监里已久,念及自己的末日也许就要临头,为了要根除自己的门徒对耶稣所起的反感与错误观念(约翰福音3:22-26;马太福音9:14),遂派遣他们到耶稣那里去,使他们对弥赛亚问题,由耶稣口中得到一个彻底的答复。这一见解可说是教父一致的主张。
  3. 约翰之所以派人访问耶稣,是为耶稣着想。约翰派人访问耶稣,并不是因为他对耶稣的信仰有所动摇,而是要给耶稣一个机会,使耶稣郑重声明自己的身份。约翰是耶稣的先锋,毕生努力引人认识耶稣即是那位要来的弥赛亚;如今久在狱中,自觉死期已近,仍不见耶稣宣布自己为弥赛亚。所以为了至死要执行自己作前驱的使命,遂派自己的门徒,去询问耶稣是否是那要来的弥赛亚,使耶稣亲自宣布自己的身份。在另一方面,也可使自己的门徒由认识耶稣,进而信从耶稣。这一答案与前一答案不但没有什么不合的地方,而且更可作前一答案的补充。所以近代的公教学者多主张此说。不过,按圣约翰狱中的心理来看:一方面固然他确信耶稣为弥赛亚,但另一方面,他对耶稣迟迟不发表自己为弥赛亚的作风与他行事的态度,大惑不解。他先前所宣布弥赛亚来临时威风凛凛的气概(3:7-12),直到今日仍未见到基督显为审判者的端倪,于是便在迫不及待的心情下,派遣自己的门徒去访问耶稣。约翰这一举动与初期教会对“主,耶稣,请来罢!”的渴望等待两相辉映。

7-15一段,记载耶稣一面称赞约翰的德行,一面说出约翰的伟大使命;然后以旧约与新约相比,而道出新约的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