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为马太福音卷四的言论部分,其中所讲论的是些有关基督徒生活的高尚道理。马太按照他纪事的体例,把这些道理都收集在一起。

一开端,就叙述使徒给耶稣所提出的问题:“天国里谁是最大的?”。为什么使徒提出了这个问题?这里没有说出;但若参看马可福音9:33-34所记载的,就知道门徒们对这个问题曾在路上有所争论。因此他们来到迦百农,进到屋里以后,耶稣就问他们说:“你们在路上议论的是什么?” 当然耶稣之所以问他们,正因为他知道门徒所谈论的,因而有意教训他们一番。路只简单地说:“耶稣看出他们心中的议论”(路加福音9:47)。使徒们提出这一问题,可能是因耶稣再三追问他们,他们觉得不好开口,就问他在“天国里谁是最大的”。 所以马太福音记述了事的后半,而马可福音则记述了事的前半,为此不能说三对观福音,对此事有矛盾的地方。使徒们为什么争论这个问题?玛记述这事,紧与耶稣代彼得上交丁税的事相连,也许就是因为这一件事,其他十一位门徒,就彼此争论,在天国里谁是最大的。这里所谓的“天国”,是指弥赛亚所要立的天国;在这荣耀的国里,使徒们都企图获得高位。

耶稣为使门徒对他所提出的问题:“天国里谁是最大的”有一正确的认识和深刻的印象,就以儿童的榜样来开导他们,“叫一个小孩子来,使他站在他们当中”, 然后郑重对他们说:“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若不回转,变成小孩子的样式,断不得进天国。”所谓“小孩子”,当然不是就年龄来说。“回转”是要人实地重新做“小孩子”,过天真无邪的生活。这里耶稣所说的“回转”,和约翰福音3:3对尼哥底母所说的“重生”,有同样的意义,肯定人非如此不可。所以谁若不“回转”小孩子,或更好说,谁若没有小孩生性所有的美德——天真无邪,不但在天国里不能成为最大的,而且连进也进不去。

反之,人如能谦卑如同一个小孩,他不但能进,而且是天国中最大的。“谦卑”,依原文本有“成为小的”的意思,所以是以“小”来与“大”相对:愿成为大的,就要先成为小的。小孩子,一切依赖父母;在上帝前“变成小孩子”,不外是说要在一切事上倚赖上帝,而不依靠自己。这样的人自然为上帝所喜爱。人越认己无能,上帝越重视他,叫他做出惊人的事业。为此耶稣说:“他在天国里就是最大的”。

5-11一段,耶稣特别咒诅坏的榜样。不过因为本段与前段所述的似乎不很相连,为此经学家对本章的分法,各不相同:有的将5节划归前段,以6-11为另一段;有的以1-6为一段,而7-11为另一段。

1-4节既论及小孩子,所以5节说:“凡为我的名接待一个像这小孩子的,就是接待我。”本节的经意,已不再谈论“谦卑”了,而是在讲论“爱心”。“为我的名”,是一闪族语风;以“名”代表人,因某人的名,即是为了某人,为了对于他的交情,为了对于他的爱情。所以先积极地说:谁为了爱他的缘故,收留一个小孩,就是收留他自己;然后以同样理由,从消极方面说:谁若以坏的榜样引诱一个信他的小子跌倒犯罪,自然是得罪他自己。为此对坏的榜样,耶稣不能不深恶痛绝。

6节“倒不如把大磨石拴在这人的颈项上,沉在深海里。”按以大磨石系在人的颈上,沉在海里,是古时中东一带,处治罪大恶极的犯人所用的一种极其羞辱的刑罚。犯人系着一块磨石沉在海底,再没有浮上来的希望;不但叫他死,且叫他不能获享死后的哀荣——殡葬的礼仪。所谓“大磨 石”,以别于人可推动的磨石。按巴勒斯坦民间,有一种小形的磨,可用手推动,通常是女人行的事。马太福音24:41所说,即指这种小磨。但本处却说“大磨石”,指的是驴来拉动的磨石,好像女人手推的磨石,还嫌太轻,而必须以驴拉的,系在他颈上,把他沉在大海里,叫他再没有浮起的希望。人既染了原罪,不能全然把坏的事情革除,所以耶稣说:“绊倒人的事是免不了的,但那绊倒人的有祸了。”

上图:哥拉汛遗址主耶稣时代的大磨石,用驴子推转,把橄榄磨成渣,然后榨出油。

上图:哥拉汛遗址主耶稣时代的大磨石,用驴子推转,把橄榄磨成渣,然后榨出油。

8-9两节的意义,甚为明显,教人宁愿牺牲一个肢体,不愿因那肢体犯罪,而丧失天国。这两节和“登山宝训”5:29-30两节的意思和句法,几乎完全相同,只不过在本节多“进入永生”一句而已。“永生”或者说生命,本是使徒约翰所喜用的一个字眼,也指上帝本性的生命,也指上帝赐与人的“永生”,也指天堂;所以“进人永生”,即是分享上帝固有的生命,在今世蒙受他的恩典,在来世要享受天堂的永生。这即是圣教会所常说的“超性的生命”。

在前一段,耶稣痛责坏的榜样的危害,在这一节里,耶稣特别教训人,尤其是教会中的领袖,要关照人的灵魂。10节:“你们要小心,不可轻看这小子里的一个”,只是从消极方面说的;在14节:“你们在天上的父也是这样,不愿意这小子里失丧一个”,才是从积极方面说的;也就是你们——使徒及后世接使徒位的教会圣品人,要关照他们,不使他们中间失去一个,因为他们的天使在天上,“常见我天父的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