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犹大旷野位于犹大山地和约旦河谷之间。从橄榄山东面不远处开始就是绵延的山坡,草木稀疏,人迹罕至,从海拔900多米的犹大山地向东一直下降到海平面以下400多米的死海,南北约长100公里,东西宽约20-25公里。犹大旷野的地势由西至东下降约1300米,开始是许多平滑光秃的白垩山头连绵起伏,溪谷与沟壑纵横交错,靠近死海时逐渐变成陡峭的峡谷,到死海边成为嶙峋的悬崖。犹大旷野位于中央山地分水岭以东,地中海的雨云由西吹来,大部分雨水落在分水岭西面,分水岭东面的犹大旷野非常干旱,又有干燥的东风吹刮,雨季才偶尔有阵雨。在雨季的几个星期,干涸的旱溪(Wadi)中会激流奔涌,旷野中会长出少许植物。大卫曾在犹大旷野躲避扫罗和押沙龙的追杀(撒上二十三14,24;二十四1;撒下十五23),他将犹大旷野描述为「干旱疲乏无水之地」(诗六十三1)。每年赎罪日,「归于阿撒泻勒的山羊」从圣殿被放到犹大旷野(利十六10)。以西结在异象中看见一条溪流从圣殿流出,经过这片旷野,灌溉两岸繁茂的树木(结四十七1-10)。施洗约翰在死海北面的那片犹大旷野开始传道(太三1-6),主耶稣很可能也在犹大旷野受魔鬼引诱(太四1)。

上图:犹大旷野位于犹大山地和约旦河谷之间。从橄榄山东面不远处开始就是绵延的山坡,草木稀疏,人迹罕至,从海拔900多米的犹大山地向东一直下降到海平面以下400多米的死海,南北约长100公里,东西宽约20-25公里。犹大旷野的地势由西至东下降约1300米,开始是许多平滑光秃的白垩山头连绵起伏,溪谷与沟壑纵横交错,靠近死海时逐渐变成陡峭的峡谷,到死海边成为嶙峋的悬崖。犹大旷野位于中央山地分水岭以东,地中海的雨云由西吹来,大部分雨水落在分水岭西面,分水岭东面的犹大旷野非常干旱,又有干燥的东风吹刮,雨季才偶尔有阵雨。在雨季的几个星期,干涸的旱溪(Wadi)中会激流奔涌,旷野中会长出少许植物。大卫曾在犹大旷野躲避扫罗和押沙龙的追杀(撒上二十三14,24;二十四1;撒下十五23),他将犹大旷野描述为「干旱疲乏无水之地」(诗六十三1)。每年赎罪日,「归于阿撒泻勒的山羊」从圣殿被放到犹大旷野(利十六10)。以西结在异象中看见一条溪流从圣殿流出,经过这片旷野,灌溉两岸繁茂的树木(结四十七1-10)。施洗约翰在死海北面的那片犹大旷野开始传道(太三1-6),主耶稣很可能也在犹大旷野受魔鬼引诱(太四1)。

圣史记述了耶稣的童年史以后,又按照使徒宣讲的纲要(使徒行傳10: 37-43) ,开始写耶稣传教生活的历史;由耶稣居住拿撒勒起到约翰在旷野宣讲为止,大约有三十年。马太与马可对耶稣这一时期的事迹一点也没有记述,只有路加略有所记载(2:41-52)。马太将耶稣公开生活的历史分为五卷(3-7,8-10,11-13,14-18,19-25) ,每卷都具有一定的格式,各分为二:先是记载所有的事迹,以后记载所讲的道理。3、4两章便是第一卷的叙事部分,所论的内容是:约翰的任务,耶稣受洗、禁食和受试探;继而论到耶稣在加利利开始传道,选立使徒,最后以耶稣在加利利的初步活动作结束。在第一卷所记述的事迹,大致是依照历史的前后次第,即自主后27年末后几个月到28年的中间;但仍有许多在此时期所发生的事,马太没有置于第一卷,而却置于第二或第三卷中。“那时”或直译作“在那些日子”,是文章中另起一段的一种笔调,没有什么意义。但路加福音3:1、2未用“那时”,而指出了确切的时间。由此可知此处所说的“那时”是指主后27年末后数月。路加福音第1章对约翰的预告、诞生和童年,叙述得相当详细;由这些叙述看来,约翰与耶稣有亲戚关系,大概二人为姨表兄弟。然而马太此处没有记述约翰的身世,便突然称约翰为“施洗的”。称他为“施洗的”,是因为他宣讲了悔改的洗礼(马可福音1:3-4;路加福音3:3)。按约翰福音1:6 的记载,他是上帝派来,作耶稣先锋的人。他宣讲的地方是犹太旷野。所谓“旷野”,或“荒野”即指山区或干旱之地,是由耶路撒冷、伯利恒和以东到约旦河流域和死海一带地方。路加福音3:3更详细地指明约翰是在“约旦河一带地方”宣讲,可知他特别是在约旦河一带。从近年在昆兰(Qumran)所发现的古卷,我们知道在那一带地方曾有些艾色尼派人所建的广大院落,这些院落的繁盛时代,据考古家的考定, 正当耶稣的时代。约翰是否与这一派人有关系,不得而知,但由他的生活方式和讲道的态度,似乎也受了他们的影响,很可能他也认识他们。但似乎不能说他也是,或一时加入过艾色尼派。

“天国近了,你们应当悔改!”圣史这简短的一句话,便是圣约翰所有宣讲的课题。约翰首先着重的是“悔改”,即回心转意,这是为领受上帝恩典——天国的先决条件(天国是希伯来文的一种说法,与马可福音和路加福音的“上帝国”相同)。这国就是先知所预言的弥赛亚的国,现在快要藉弥赛亚而得以实现。

圣史称约翰是旷野中呼喊者的“声音”,是把以赛亚先知(40:35)的预言贴在约翰身上了。按以赛亚先知的预言本来是指示上主由巴比伦被掳之地领以色列人回国的事。 先知劝人在旷野中给上主预备道路。是因为上主要由这道路领导自己的百姓回来。“修直他的路”,是为容易行走。由被掳之地返回是耶稣救人类摆脱撒但的奴役的预表和先声。约翰就是这纪元的“报导者”,即圣史所称的 “声音”。

先锋的服装和食物(马可福音1:4与此同),是极其简单的。这位被派来的新先知,不仅有以利亚的精神和能力(路 1:17),即连服装也与以利亚一样。他穿的是骆驼毛制成的十分粗陋笨重的衣服,腰间束的是皮带,吃的是“蝗虫与野蜜”。关于蝗虫,按法律有几种是可吃的(利未记11:22)。现今住在荒野的游牧民族还吃晒干或烤过的蝗虫。至于野蜜,是黄蜂或土蜂在山洞或老树穴中所做的,滋味甘美。约翰在吃食上的严肃,并不在于他吃的是什么东西,而在于他赖以生活的食物是偶尔寻到的,这足以激起人民的惊奇。

马太马可二圣史对百姓云集在约翰前的情形,都加重语气地描绘说:耶路撒冷和犹太全地,并约旦河一带地方的人,都出去到约翰那里。按约翰福音1: 38-42,还有从加利利赶来听他宣讲的人,因为在约翰的门徒中,至少有一些人后来作了耶稣的门徒。按约翰所施的洗礼,是浸人河水中:这已经不是法律(利未记14:8-10)所规定的洁净礼仪,也不是耶稣时代犹太人收外邦人人犹太教所用的礼仪;因为这两种礼仪是有关法律的洁净,然而约翰的洗礼是“传悔改的洗礼,使罪得赦”(马可福音1:4;路加福音3:3),目的是使人回心转意之后,给弥赛亚准备道路。这洗礼不赋给“事效”(exopere operato)的圣宠(因这洗礼不是圣事),而是准备人领受恩典和加入快要来临的天国。“承认他们的罪”,为犹太人是一件熟知而曾行过的事(利未记16:21;民数记5:7;以斯拉记9:6-7)。此处所述的“承认罪过”是自由的,自发的,可能是众人共同行的,也可能是私人自行的,全看个人的热诚高低而定。

到约翰跟前来的人群中,也有许多法利赛人和撒度该人;他们之来似乎不怀好意,因为约翰一看见他们,便严峻地责斥他们,称他们 为“毒蛇的种类”。按路加福音3:7所说的这咒骂的话,直接是对群众说的,而按马太福音此处是对杂在人群中的法利赛人和撒度该人两党说的。 所谓“毒蛇的种类”, 即是蛇所生的。“谁指示你们逃避将来的愤怒呢?”是说:你们无法逃避,因为没有人能指导你们逃避行将临于你们身上的愤怒,除非你们悔改, 摆脱你们邪僻的道路。

“你们要结出果子来,与悔改的心相称。”换句话说:你们的假仁假义,无济于事。为表示你们真心悔改,必须诚心诚意行善立功。此外你们又夸耀你们是亚伯拉罕的后裔(约翰福音8:33、39),但这血统的关系是不够的,因为血统关系在上帝前并没有什么价值。 你们也不该坚持说:上帝曾向亚伯拉罕和他的后裔许下了应许(创 17:7;18:18;22:17),因为“上帝能从这些石头中给亚伯拉罕兴起子孙来”,就是说上帝能从卑陋的物质,比方从石头生出亚伯拉罕的后代来;言外是说:上帝也能叫不属亚伯拉罕血统的外邦人,成为亚伯拉罕超性的继承人。

约翰用了一句成语结束他谴责的言辞说:“现在斧子已经放在树根上,”意思是:裁判已经迫在眉睫,再没有推托和迟疑的时间了。约翰又取喻说:“凡不结好果子的树就砍下来”(7:19与此处同),这是对法利塞和撒度该人的一种警告:他们如再不回头改过,必要像树一样,被砍倒,被投在火中。